近年來,氣候變遷造成的異常現象不斷發生,使得各國陸續投入大量資源,且各類產業也開始調整運行模式,以求能實現節能減碳與永續發展等。
其中,醫療產業因其特殊性與必要性而備受關注。本篇將說明在這道永續發展的洪流中,醫療產業該如何調整適應,以符合多面向的需求。
比翼生醫 醫療事務經理 陳長溢
醫療碳排放現況
醫療院所因其角色的特殊與必要,需消耗大量能源以完善其業務,並能適當面對突發狀況。相關的能源包括正常運營的電力支出、診療過程中所使用與產生的醫療產品與廢棄物,如化學品、醫療器材與感染性廢棄物等,同時,醫院員工、患者就醫、業務拜訪等所需的交通運輸等,上述各項能源的使用,都產生了相當可觀的碳排放量。根據統計,全球醫療照護體系的碳足跡高達2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 (CO2e),約佔全球淨碳排放量的4.4%,相當於514座燃煤發電廠一年的總排放量,若視醫療照護體系是一個國家,則是全球第五大排放國。
目前,醫療照護體系碳排放量佔國家碳排放量最高的國家為佔比7.6%的美國,而後依序為日本 (6.4%)、南韓 (5.3%),歐盟與中國則分別為4.7%與3.1%,而台灣雖為一小島國,但由於其醫療照護體系的發達與完善,使得其醫療照護體系碳排放量佔國家碳排放量的4.6%,高於平均值的4.4%。
根據「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 (Greenhouse Gas Protocol, GHG Protocol)」,可將溫室氣體排放分為三個範疇,範疇一的直接排放、範疇二的能源間接排放,與範疇三的其他間接排放。以健康無害組織 (Health Care Without Harm, HCWH) 的調查顯示,醫療照護體系的碳排放來源與比例為:
範疇一:由製程或設施直接排放,如醫院設備、醫院車輛、製程排放與廢棄物處理等,佔約17%。
範疇二:由外購電力、熱或蒸汽等能源使用間接排放,如外購電力與外購蒸汽等,佔約12%。
範疇三:非屬自有或可支配控制的排放源所產生的排放,如食物餐飲、醫療器材、藥品、化學品、呼吸器、建築物、運輸配送等供應鏈排放,與病人及員工通勤、商務差旅、廢棄物處理、水資源等其他排放,佔比71%。
台灣政府現階段也致力於推動淨零碳排放與溫室氣體減量,醫療院所為因應相關政策方向,勢必需要適當措施以提升能源使用效率,落實淨零工作,以實現政府訂定之2030年減碳,2050年淨零碳排放的願景。
因應策略與作為
根據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的資料指出,為實現醫療照護體系永續發展,醫療院所的ESG策略大致有幾個方向:
針對環境保護,可制定永續環境政策、溫室氣體管理、創能與節能、污染防制與預防、安全衛生、災害防救與資安管理,與廢棄物管理等。
針對社會責任,需重視人力培育、職涯發展、性別平等、職場健康、員工褔利與權益、社會關懷、弱勢族群照護與醫療合作等。
針對公司治理,則能調整經營策略、管理制度、醫療倫理、醫療評鑑、研究發展、利害關係人管理與誠信務實透明治理等。
另一方面,台灣衛生福利部也透過下列幾項策略,來協助醫療院所進行綠色轉型,包括:
透過公立醫療機構主管機關協調新建醫院或其建物擴充,需符合綠建築等相關標準。
由經濟部能源局提供節約能源措施申請補助或獎勵。
委託專業團體辦理推動醫療院所淨零碳排計畫,如輔導醫療院所推動淨零碳排工作、增加淨零碳排專業人員與指引,與辦理推廣活動等。
2050年淨零碳排放已為全球共識,針對醫療照護體系的淨零排放目標與路徑,除需醫療政策端的相關規劃外,同時也需要醫療照護體系展開相關因應工作,以落實環境永續。
若欲進一步了解更多資訊,歡迎寄信至 Bryant.chen@behealthventures.com
Comments